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單車路線]如何路線調查準備?

當然
能先騎過欲挑戰路線是最好的
對距離地形路況能預先了解
便於配速 體力的安排
否則當下遙遙無期的距離感
真的是一種很大的煎熬!!
(筆者第一次參加環東北角挑戰賽 爬坡路段體力不知睡倒在山溝內!!)

如無法事前騎過
可依照以下方式:
(以2015年度 金星-北海岸櫻木花道 挑戰賽為例)

Step 1 查出距離-高度

可利用線上單車軟體

Ex:
Xplova
http://tour.xplova.com/?reload=1
免費註冊
可自行繪圖 或 搜尋別人以建立路線
此路線可拖曳找出某區間坡段的坡度 (爬升高度/實際行走距離 X 100%)

Xplova軟體圖示




















Step 2 比較平日騎過路線

網路搜尋路線評比(如下) 或

使用上步驟之線上軟體找出

對路程心底就會比較有個底

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可及

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28&t=809851

2)By - 消逝的浮雲 (http://blog.xuite.net/ygaohsoo/wretch/177633118)




Step 3 繪製出上管小抄

依照距離-高度
以直式(方便貼於單車上管
一邊紀錄距離
一邊標註上下坡 補給點 預計時間 是否輪車 等等
( 如有平地路段 須注意並查閱氣象預報 當天風向
  作為順逆風 是否輪車做準備 )




































PS.以上連結如有不妥或侵權事宜 敬請告知  感謝連結!!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挑戰北方地獄 馮俊凱為臺灣寫新史


被喻為「北方地獄」及「古典賽之后」的巴黎-盧貝(Paris–Roubaix)大賽,是自行車運動最古老的賽事之一,今年正式進入113屆的巴黎-盧貝大賽,讓車手「震」撼全場的石板路段依舊是賽場焦點,同時也迎來首位參賽的臺灣自由車選手,效力美利達.藍波車隊(Lampre-MERIDA)的馮俊凱今年成功叩關巴黎-盧貝,他與隊友們共同奮戰超過100km,雖然最後未完賽,但仍完成車隊交代給他的任務,也為臺灣自行車再寫新史,最後冠軍由GIANT-Alpecin車隊的John Degenkolb(均速43.48km/h)。


每一步都是臺灣前進之路


全長共253.5km的巴黎-盧貝大賽,今年共有25支車隊、200位車手一同參賽,2014年冠軍Nikki Terpstra(Etixx-Quickstep)身著1號的號碼布出賽,馮俊凱則是以134號出賽,車涯首場World Tour大賽即是以難度超高著名的巴黎-盧貝大賽,在超過250km的賽道要接受27個石板路段(全長52.7km)的考驗。

首度面臨石板路的馮俊凱,在結束環台賽後便馬上趕到歐洲與美利達.藍波車隊會合,在環台賽的傷勢並未完全康復,就要挑戰難度極高的巴黎-盧貝,賽前阿凱抱著學習的想法,能騎多遠就騎多遠,畢竟要在高張力、高難度的賽事裡活下去,對首度參賽的車手即是極大挑戰。



為了讓選手在長距離騎乘保有舒適並減少震動,美利達特別提供強化舒適性的RIDE Team-E(萊得車隊版)讓車隊比賽使用,由於在顛簸的石板路面難施展踩踏力道,同時自行車經過路面的震動,會經由雙腿傳到手臂、手部、肩膀等部份,進而影響車手們的體力及操控感,所以在石板路騎乘的戰駒也會以強調舒適性為主,讓車手能一路保持較佳狀態,並且爭奪較佳的名次,阿凱也在比賽前曾到賽道進行試騎。

石板路段爆胎多 阿凱捨身取義


比賽剩下最後100km,2012年環法大賽黃衫車手Sir Bradley Wiggins(Team Sky)與他的隊友們開始在主集團前方帶頭,今年的巴黎-盧貝大賽也是Wiggins最後一次代表Sky車隊出賽,賽前他也被認為是奪冠的大熱門,Sky車隊在石板路段集團保有41.9km/h的均速強力追趕,與領先集團的差距逐漸縮小,不過集團裡也在石板路段開始發生摔車及爆胎的情況,包括Stijn Devolder、Gert Steegmans、Lieuwe Westra、Adriano Malori與Adrien Petit等車手都發生摔車,而法國FDJ車隊更是短時間連續發生3次爆胎。


Lampre-MERIDA車隊也發生多次爆胎,在經過第3段石板路Quiévy to Saint-Python(約108km),這個路段也是2015環法大賽第4站的賽道之一,隊友Luka Pibernik在此發生爆胎,馮俊凱選擇在此時將輪組給了隊友,讓他最後在此宣佈退賽,捨身取義協助隊友為他的World Tour首秀畫下句點,而在比賽中也發生小插曲,在85.2km時,集團遇到平交道正好有TGV高速列車經過,讓部份車手不得不停下來等待列車經過。



首度經歷石板路考驗的馮俊凱,他在賽後表示,巴黎-盧貝的賽道非常困難,在前面90km的柏油路段都還好,不過當集團進入石板路時,正是比賽最大考驗,在石板路比賽的速度遠比試騎還要來得高,無形之中增加許多難度。雖然阿凱是因輪組給隊友退賽,不過馮俊凱個人也認為,即使他沒有把輪組給隊友,自己首度參賽且傷勢未康復要拼完賽仍有難度,把輪組給有可能完賽的隊友,因為自由車不僅是個人的運動,更是注重團隊表現的一項運動。



目前阿凱預計賽事結束後將與車隊一同返回義大利訓練,接著出賽環土耳其賽事(4/26~5/3),結束後將再回到義大利,觀摩世界3大賽之一的環義大利賽事,再飛往日本參加環日本賽事(5/17~5/24)。


資料來源:單車時代



標籤: , , , , , , , , , , , , , ,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自行車選手的夢魘 北方地獄巴黎﹣盧貝

古典賽之后 巴黎﹣盧貝賽事的前世今生




Paris﹣Roubaix巴黎﹣盧貝緣起

巴黎﹣盧貝(Paris–Roubaix)是目前世界上最悠久的自行車賽事之一,從1896年首屆比賽開始,算算年紀,到今年也已經有119歲了,期間只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而停辦,總共舉辦過112屆賽事,因此稱之為自行車賽的老祖宗一點也不為過。

巴黎﹣盧貝(Paris–Roubaix)是目前世界上最悠久的自行車賽事之一
©Flickr




而這個比賽起源自兩名法國的紡織工廠老闆﹣Théodore Vienne與Maurice Perez,於1895年時,他倆在法國北部的Roubaix出資蓋了座自行車場。為了幫這座新的自行車場打知名度,他們找上當時法國唯一的運動報紙﹣自行車報(Le Vélo)。希望可以辦一場從巴黎到盧貝的自行車比賽,而終點就設在盧貝這座新的自行車場裡。



自行車報的主編Paul Rousseau覺得這個比賽很有意思,於是派了底下的記者Victor Breyer前去探勘路線。一開始Breyer是坐著車找路線,但是後來變成親自騎車,而在前往盧貝的路途中,溫度驟降加上颳風下雨,把Breyer折騰的死去活來。好不容易一身狼狽地抵達盧貝後,Breyer忿忿地說道:「這樣的比賽實在太危險了,我要勸報社打消舉辦比賽的念頭。」然而在盧貝當地接受款待後,Breyer最終還是支持比賽繼續籌劃下去。



Breyer騎到盧貝的消息傳回至巴黎,馬上引起一陣轟動,因此當1896年,第一屆巴黎﹣盧貝開賽時,已經吸引了不少選手參加這段近280公里長的比賽。而這個比賽的確也夠艱難,在第一名Josef Fischer回到終點後,只有4名選手在Fischer之後的一個小時之內抵達盧貝,其餘人都遠遠地被拋在後頭甚至無法完賽,足見比賽難度之高。也因此自從首屆賽事打開知名度後,巴黎﹣盧貝便開始了它的百年歷史。

北方地獄


北方地獄(Hell of the North)。巴黎﹣盧貝這個比賽一直有個如此的特殊別名令人印象深刻。現今大多是形容在賽段那些崎嶇不平,騎乘狀況極差的石板路面,就像拿公路車來騎登山車的越野路面,震到車手把幾乎都抓不住,摔車爆胎更是家常便飯;另一方面則是描寫賽事過程中,不下雨時滿天塵土飛揚,一旦下雨又是遍地泥濘,所有參加比賽的人活脫像個出土文物般,全身不是灰塵就是泥巴。而且通常此時的法國北部氣溫尚低,加上風勢強勁,車手只要騎過巴黎﹣盧貝,莫不對比賽環境的嚴酷感到印象深刻。






而如此顛頗的路段,車輛行進方向難以操控是最基本的難題,加上石板路面大多狹窄,只要一人摔倒,後頭的人想躲也躲不掉。許多彎道也多是呈90度的直角彎,賽事難度再上一層。下雨天更是許多選手的夢魘,因為這些石板路的石塊在經年累月使用後,表面十分光滑,加上雨水濕潤後,騎在上頭只要一不注意立馬打滑摔車。想躲在路旁平安完騎更不可能,因為兩旁到處是大大小小水坑,水面下是石頭還是泥巴誰也不知道,一不小心就會中箭落馬。因此所有來參加巴黎﹣盧貝的選手騎在石板路上,就像如履薄冰般小心謹慎。

Andrei Tchmil則是在一身泥濘下奪得1994年的冠軍
©Flickr

但是北方地獄這個詞早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比賽首次復辦就出現了。由於德法兩國的戰力在法國與比利時邊境互有消長,因此盧貝一帶也遭到戰火無情的肆虐,而且越靠近法國北部景況越是悽楚。在賽事復辦前的場勘,記者與大會從巴黎一路到盧貝,看到那種戰後餘生,兵連禍結的慘狀,也讓北方地獄的名號不脛而走。

一次大戰德法兩國在法國北部一帶激烈交戰,戰後法國北部一片殘破景象,讓前來探勘巴黎﹣盧貝路線的記者不禁嘆道:「這裡宛如地獄一般」©Flickr




石板路面成就古典賽之后

巴黎﹣盧貝最最著名的就是它的石板路面,也因為石板路面極難騎乘,因而為巴黎﹣盧貝贏得「古典賽之后」的名聲。但其實騎在石板路上競賽是近來才大受歡迎的。在二次大戰後,戰後的重建工作中也包含了把這些鄉間石板路改成現代化的柏油馬路。加上電視轉播開始興起,只要巴黎﹣盧貝沿途所經過的城鎮,無不加速汰換掉那些凹凸不平的道路環境,深怕自己的家園成為落後的象徵。

崎嶇不平的石板路是巴黎﹣盧貝賽事最著名的特色
©Flickr


然而石板路一度被視作落後的象徵,各地城鎮急欲汰除,經賽事主辦單位努力奔走才得以保留部份路段
©Flickr

從橋上俯視比賽關鍵路段﹣亞倫伯森林石板路(Trouée d’Arenberg)
©Flickr




然而當時賽事主辦Albert Bouvet反對這樣的做法,他認為要是比賽這樣一路平坦到底,終點前十之八九就會淪為集團衝刺,整個比賽就只能看那些衝刺選手表演而已,這樣下去會讓巴黎﹣盧貝變得極其枯燥乏味。於是賽事單位開始去尋找那些保存完整的石板路面做為賽段的一部份,甚至每年要花上一萬五千歐元來保養這些當年被視作是“不現代”的石板路。這樣的做法得到不少迴響,也增加了賽事的不確定性與精彩度,也把巴黎﹣盧貝這個比賽裡困難的特色給保留起來。



時至今日,巴黎﹣盧貝賽事總長大約在250公里上下,而所有石板路段加起來約莫50多公里左右。僅管這個比賽名為巴黎﹣盧貝,但其實不是每一屆的起點都從巴黎開始。百多屆的比賽以來,起點變動過幾次,因此賽事的里程與石板路段的長短也都不盡相同,但是終點設在盧貝自行車場是始終不變的;不過從1977年後,起點就一直固點在巴黎北部的貢比涅(Compiègne)了。而既然石板路成為巴黎﹣盧貝最著名的特色,因此一樣自1977年起,所有贏得賽事的選手,都會得到一塊從石板路上挖起的石塊做為獎盃。



2015 Paris﹣Roubaix賽段摘要


而賽事單位也將每一段石板路,根據長短、困難度、以及在比賽中的重要性做評量,從簡單到困難分別給予一至五顆星的等級分別。今年的巴黎﹣盧貝總長253.5公里,石板路賽段為52.7公里,共27段石板路路面,其中五顆星石板路有3個,四顆星石板路有6個,三顆星石板路有12個,三顆星以下石板路則是6個。





消息出處:單車時代 cyclingtime



標籤: , , , , , ,

首位出賽 UCI Would Tour的台灣車手 馮俊凱確定參加巴黎-盧貝


即將挑戰北方地獄之稱的巴黎-盧貝 阿凱興奮又期待 然而有傷在身以力求完賽為目標


剛代表中華隊出賽國際自由車環台賽,在賽事中充分展現台灣永不放棄精神的馮俊凱,在上周六接到車隊指示,要阿凱出賽具有「法國北方地獄」之稱的「Paris - Roubaix巴黎﹣盧貝」古典賽,這將是加入一級車隊美利達﹣藍波車隊(Lampre﹣MERIDA)後,阿凱的首場World Tour賽事,同時也是首位出賽UCI Would Tour的台灣車手。

©圓創運動行銷




「Paris – Roubaix巴黎﹣盧貝」古典賽為UCI國際自由車總會的World Tour世界巡迴賽(單日賽)認證賽事,由環法賽的主辦賽事公司ASO所舉行,素有「法國北方地獄」之稱,自首屆1896年以來,迄今已舉辦113屆(其間有因戰爭而停賽),而亦自1977年開始,冠軍車手將獲得一塊石板做為獎盃,被譽為古典賽女王



巴黎﹣盧貝賽往年最短距離為248公里,今年路線更拉長至253.5公里,在2014年環法賽,其中部份路段更摔傷多位車隊大咖車手,各車隊為因應該路線的特色,也紛紛拿出秘密車款應戰,今年Team Lampre﹣MERIDA在巴黎﹣盧貝賽即將採用舒適型的競速跑車「Ride Team-E」(市價NTD 258,000)出賽,做為出賽車手的最堅強後盾。




這場巴黎﹣盧貝賽是阿凱第一場古典賽事,賽事路線中共有28個石板路段,共計52.7公里,阿凱表示:「雖曾經騎過石板路線,但沒有騎過這麼長的,第一場古典賽,當然很期待,但因為環台賽受傷後,傷口在復原階段,沒有做很多的訓練準備,加上之前也沒參加過古典賽,連完賽都感覺有困難度,但我會努力完成車隊給予我的任務。」



目前阿凱預計飛抵比利時與車隊會合,將於10日與車隊試騎賽事路線,12日賽事結束後將與車隊一同返回義大利訓練,接著出賽環土耳其賽事(4/26-5/3),結束後將再回到義大利,觀摩世界三大賽之一的環義大利賽事,再飛往日本參加環日本賽事(5/17-5/24)。




標籤: , , , , , , , , , , , , ,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星媒:自行車友善國家可向台借鏡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新加坡6日專電)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天刊登標題為「How we can shorten our journey to being a cycling nation?」文章,呼籲新加坡嘗試打造自行車友善國家時,可以向台灣借鏡。

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Wong Yiik Diew報導說,新加坡應向其他亞洲城市如台北、香港首爾學習如何發展自行車基礎設施。報導特別以台灣為例,說明台灣有超過4000公里自行車道,包括當地民眾及觀光客喜愛的兩條環島車道,可以遊覽整個台灣。根據海峽時報報導,台北市在2011年推出YouBike服務,使用者可以在台北市163個地點租借自行車,這項服務的目的在鼓勵短程通勤者使用自行車,目前租借已逾4億次,極具成效。



1040406 旅遊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標籤:

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臺北市自行車路網建置計畫


城市適居性與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

城市適居性(livability)與永續發展之理念,為目前世界先進國家城市交通政策與運輸規劃之重點,以大眾運輸為主、自行車及步行為輔之綠色運具,為倡議環保及節能減碳的全球發展趨勢。臺北市政府交通局(以下簡稱交通局)為真正落實減碳,並使自行車成為生活交通工具,已訂定自行車路網初步執行計畫,104年將優先建置三橫三縱市區自行車道,至105年全市自行車道將達500公里,並預計107年完成本市寬度40公尺以上道路佈設自行車道。

「生活化自行車」係結合生活圈概念為構想,配合公共自行車佈點,串聯生活圈內河濱自行車道出入口、學校、大眾運輸場站及公共自行車租賃站等重要據點,進行自行車道之規劃。今(104)年將優先建置市區三橫三縱路網,包含仁愛路、信義路、南京東西路、中山南北路、松江路新生南路以及復興南北路,並檢討本市寬度40公尺以上道路,逐年建置市區自行車道,至105年Velo-City Global大會,預計市區自行車道之人車分道長度可達100公里,全市自行車道總長達500公里(含河濱自行車道112公里),至107年完成全市寬度40公尺以上道路自行車道之佈設;另針對10座市區橋梁、12座跨市聯外橋梁,分期規劃設置自行車通行空間,提升橋梁自行車騎乘安全性。

交通局表示,本市自行車道設置係以人車分道為優先考量,在自行車使用率逐年增加之趨勢下,將持續檢討主次要幹道,在交通條件許可下,採行人車分道方式,劃設自行車道標線規範自行車行駛空間,區隔自行車及行人通行空間,以逐步完善安全及舒適的自行車路網,並實現「最後一哩」無縫綠色運輸、「安全騎乘」體驗城市風華的未來生活想像。

相關資訊請至臺北市政府交通局(http://www.dot.gov.taipei/)網站瀏覽或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洽詢。

未來馬修拜客單車店將會在哪裡落點呢(A____A)
仁愛路信義路南京東西路中山南北路松江路新生南路以及復興南北路?

標籤: , , , ,